“從3月10日打下三根試樁開始,到最后一根樁結束,共計打下1348根水泥攪拌樁。”“目前看到的平臺高程-3.0米,最深的泵坑位置要挖至高程-5.2米,就是說還要繼續再挖2.2米深。”“可采用倒退式開挖方式,開挖面滿鋪鋼板,樁身設計高程以上50厘米采用人工開挖,挖掘機接力運土至基坑外裝車以減少施工作業對地基的干擾”……3月25日,在位于鹽城市區第Ⅵ防洪區與斗龍港交匯處的中心河閘站建設現場,鹽城市水利局專家組與各參建單位負責人就工程二期土方開挖問題會商交底。這是一個因為征遷問題導致工期十分緊張的城市防洪閘站項目,為力爭在主汛期來臨前完成水下工程,實現開壩通水目標,項目建設保質量、抓安全、搶時間、爭速度、趕進度壓力較大。當日,鹽城市水利局專家組技術指導讓施工方吃下了“定心丸”。
今年3月7日召開的全市水利工作會議提出,要奮力推進水利現代化建設走在前列。依據《鹽城市城市總體規劃(2013~2030年)》確定的城市發展布局,依托流域、區域治理等防洪安排,市區規劃為10個防洪區,規劃總面積816.7k㎡,涉及鹽都區、亭湖區、鹽南高新區、鹽城經濟技術開發區等四地。
城市防洪建設按照《鹽城市城市防洪規劃(2015~2030年)》采取“按區(防洪區)設防、分片排澇”的治理思路,外圍以“擋”為主防御區域高水,內部建站以“抽”為主排除區內澇水,擋排結合。從北邊的潭洋河到南邊的新洋港、西潮河、斗龍港,從西邊的通榆河到東邊的六子河、新民河、仁智河一線,近乎長方形的偌大東城區域被劃分為第五、第四、第六三個防洪區。由鹽城市水利局負責建設的中心河閘站、鳳西河閘站、青墩中心河南閘站、龍灶河閘站作為這一大片區域防洪排澇的重要控制節點工程,今年要基本完成建設任務。
進入新發展階段,構建現代化城市防洪減災體系刻不容緩。鹽城市水利部門超前籌劃,科學部署,周密安排,按照治水“十六字”思路,系統推進閘站建設,完善網絡,補齊短板。鹽城市本級城市防洪工程建設處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上述4個閘站正在加快推進實施,確保按期保質保量完成任務。
在工程進度最快的鳳西河閘站現場,70多個工人正在加緊施工,有的在拆卸模板,有的在綁扎鋼筋,有的在澆筑混凝土,呈現出一派大干快上的局面。“工程于2020年11月13日開工,目前已完成高程4.0米工作層混凝土澆筑和外河側護岸灌注樁施工,這是一個重要的節點,這個工作臺下面有主機泵等關鍵設備,是閘站的‘心臟’,接下來,我們要實施上面的廠房建筑,工期是有保障的。”項目經理介紹說,閘站概算總投資5414.84萬元,防洪標準為100年一遇,排澇標準為20年一遇。設計排澇流量20立方米/秒,設自排孔1孔、凈寬6米,抽排孔3孔、凈寬均為4.5米。計劃于2021年6月上旬完成水下工程,中旬具備應急排澇條件,2021年12月底前完成閘站主體工程;2022年3月完工。
混凝土振動泵呼呼作響,長長的管子插進工作層內部,剛剛灌注下的混凝土瞬間變得均勻而平坦。“這個步驟是要保證混凝土澆筑的牢固,中間不能有間隙,否則就有質量問題了。”中午時分,在青墩中心河南閘站建設現場,幾十個工人顧不上吃午飯,發揚連續作戰精神,一氣呵成地完成工作層平臺澆筑工作。“澆筑混凝土必須要不能間斷,因為它很快就凝固定型了。所以,工人們不能休息,只能輪流吃飯。”項目經理說,白天干不完,夜里也要接著干。
工地上的混凝土攪拌車進進出出,幾十米長的高壓輸送管道不停地向鋼筋籠內灌注混凝土,俯瞰工作層下部,很多工人在鋼筋籠組成的墻上爬上爬下。整個施工現場蔚為壯觀。
據了解,青墩中心河南閘站概算總投資4684.67萬元,防洪標準為50年一遇,排澇標準為近期5~10年一遇、遠期10~20年一遇。設計排澇流量20立方米/秒、引水流量20立方米/秒,設自排孔1孔、凈寬6米,抽排孔3孔、凈寬均為4.5米。工程實際于2021年1月2日正式開工,目前已完成工作層、清污機橋澆筑及外河側鋪蓋施工,計劃工期與其他閘站基本一致。
目前,位于亭湖區境內與通榆河交匯處的龍灶河閘站已經完成站身流道層、內河側兩側第一節翼墻及外河側兩側第一節翼墻底板澆筑工作,整個施工正緊鑼密鼓地推進。
據鹽城市城市防洪市級工程建設處負責人唐如洋介紹,4個閘站在工程建設過程中,所有參建單位嚴格貫徹安全、質量、文明施工理念。鹽城市水利局安監處、基建處、質監站不定期到工地開展監督檢查指導活動,有效規范市本級城市防洪工程施工安全、質量和進度。市本級城市防洪工程實行建設單位負責、監理單位控制、施工與設計單位保證、政府部門質量監督的質量管理體制。施工單位按照文明工地建設要求,加強工程現場硬件設施建設,辦公、生活用房采取鋼質活動板房。各閘站施工現場嚴格要求,力促生活污水、揚塵治理全覆蓋,不留死角。
數據顯示,2006年以來市本級和四個區共計新建、改建閘站建筑物246座、加固圩堤50多公里,累計投入經費20多億元,其中市本級累計投入經費13.47億元,新建改建建筑物65座,新增泵站排澇流量616立方米/秒。城市防洪10個防洪區中,第三、四、六、七、九防洪區已基本達到100年一遇防洪設計標準;第一、二、八、十防洪區已基本達到50年一遇防洪設計標準,第五防洪區大部分原為農業圩,自2017年起正在按照城市防洪規劃標準加快推進。